●公益诉讼·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保障5.4万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黑龙江:聚焦二次供水安全开展专项检察监督
正义网讯(记者韩兵通讯员张宇宏)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以供水安全“最后一公里”为小切口,聚焦二次供水安全开展专项监督,并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工作建议向黑龙江省政府制发检察建议。日前,黑龙江省检察院分别收到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二次供水问题整改工作情况的函。
2018年6月,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该区供水公司所属的二次供水设施存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进行二次供水,直接从事供水人员未取得健康证直接上岗,加压站水箱未按规定定期清洗消毒等违法情形,直接影响该区5.4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
随后,鸡西市检察院针对上述问题,在全市部署开展二次供水安全行政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共摸排相关案件线索57件,立案57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51件,并及时将专项监督情况上报黑龙江省检察院。
黑龙江省检察院立即组织对该省139个县(市)区(含农垦管理局、森林工业总局)的783个居民小区、482家物业服务企业、122家自来水公司(供排水公司)的二次供水安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先后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及部分市县区行政机关调查了解情况。
2019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检察院向黑龙江省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逐步实现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统建统管;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强化系统监管促进系统共治。
收到检察建议后,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就加强该省二次供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年4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黑龙江省既有小区供水设施改造技术导则》,加强了对城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设计的技术指导。5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对全省二次供水泵站和管网底数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明确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老、旧、散、小、差”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二次供水的安全卫生问题。
供水压力大不是水质差的理由
湖北枣阳:促成多部门共同解决农村饮用水浑浊问题
正义网讯(记者戴小巍通讯员鲁凤仙王晨曦)“水质清澈,水无异味,看着不错,喝着放心。”近日,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检察官在对该市沙河水库管理处自来水厂进行回访时,尝了水厂的出水后说道。
今年4月,有群众反映枣阳市鹿头镇某村的自来水水质浑浊,严重影响群众日常生活。
枣阳市检察院检察官经调查了解到,沙河水厂从该市石梯水库取水,负责供应鹿头镇镇区及周边行政村、新市镇郑家湾等地的群众生活用水,日供水量6000余方,最多可供应8000余户群众用水,现有自来水用户达1.4万余户。因制水设备修建年代早,制水工艺落后,用户量已超出该水厂供应能力,为缓解供水压力,水厂在净水过程中,加大了从水源点取水的功率,缩短了絮凝沉淀时间,导致水质不达标。
“你们水厂供水水质浑浊、有异味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为什么不升级净水设备呢?”检察官在走访中与水厂负责人陈某交谈。
“我们也想升级设备,但是资金紧缺。而且管道老化经常需要维修,维修后会将附着的沙土等随水冲走,这也是导致水浑浊的一个原因。”陈某向检察官解释道。
了解情况后,6月初,枣阳市检察院向市卫健局和市水利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两单位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系统分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对因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不符合净水工艺要求等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或部门通报。
收到检察建议后,为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市卫健局组织沙河水厂人员到市自来水公司参观学习,邀请市自来水公司工程师到水厂现场指导,分析原因,指导整改,并将水质情况向镇政府等部门通报,引起重视,对水厂进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市水利局在对水厂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后,一方面督促水厂修缮过滤池,增设排污阀、净化设备和增压设备,另一方面第一时间争取立项改造,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提升、扩建的,向上级相关部门、市政府争取资金支持。近期,市水利局组织对全市72家农村供水水厂出厂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