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严打“职业闭店人”,更要补好监管漏洞
2024-10-29 09:39: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通气会披露,在接到公安部门移转线索后,市场监管部门对两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两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取得突破性进展。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

  “你负责跑路,我负责善后”,近年来,“职业闭店人”参与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职业闭店人”的套路有多深?

  不少消费者抱怨,门店头一天还在正常营业,第二天就突然关门了。其实这还不算太糟心。有些门店,头一天还在大张旗鼓地开展优惠促销活动,诱使消费者充值,而消费者次日上门,已经大门紧闭……其背后都有“职业闭店人”的身影。

  根据媒体报道,“职业闭店人”的操作一般分三步: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他们招募而来的“职业背债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脱离原法律关系,而“职业背债人”并无还款能力、名下几乎没有可供强制执行的资产,也不怕打官司当失信被执行人;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

  “职业闭店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自己也从中牟利,受损的无疑是消费者,也会对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带来严重侵蚀。

  危害如此之大,但“职业闭店人”似乎有恃无恐。缘由何在?一个重要原因,“职业闭店人”的活跃是一个新现象,现行法律法规对其行为的定性尚不能说非常明晰,司法实践中对类似案件的处理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一度有舆论称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现在,北京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其意义不言而喻,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相信对“职业闭店人”的气焰也是一个打击。

  另外,正如之前法律界人士所建议,无论是虚假登记,还是和经营者合谋先促销诱导充值再跑路,以其性质而论,都触及了刑法相关条款,以刑罚手段进行制裁未必不是更有力的思路。

  当然,事后严打始终不如铲除“职业闭店人”的生存土壤。

  “职业闭店人”的活跃,一是钻了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门槛较低的空子,轻易能够让“职业背债人”为跑路者背债;二是利用了预付费管理方面的一些漏洞。

  空子和漏洞都要尽快弥补。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于预付式消费设置了专门条款,期待其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只有确保消费者预交资金的安全,才能让更多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充满信任,从而更加放心地消费。

  编辑:洪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