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寄递安全问题,多次强调要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加强快递队伍建设,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但随着邮政业的迅猛发展,寄递安全防控难度也在加大,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和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发、多发。为此,最高检全面调研分析寄递违禁品犯罪相关情况和寄递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于2021年10月20日向国家邮政局发出了“七号检察建议”,同时抄送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12个有关部门,推动强化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寄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检察建议书指出寄递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近年来不法人员利用“网络+寄递”形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大幅攀升;同城直送、众包配送和智能快递柜等新业态没有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部分寄递企业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防范寄递违法犯罪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
检察建议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一是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邮政业发展与安全。建议全面深入调研寄递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新时代强化寄递行业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二是厘清职责范围,加强对寄递新业态的监管。对同城直送、众包配送和智能快递柜等寄递新业态,以及大宗货物托运行业从事寄递业务等问题,出台相应管理规定,完善行业规范,消除监管盲区。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强化寄递安全监管。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或明察暗访等方式,实现常态化监管,推进寄递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完善监管机制,压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寄递企业及相关营业网点的准入硬件、软件要求。细化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操作规范,推广验视留痕、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寄递系统与身份信息绑定等经验做法,推进实名收寄和收寄验视制度落地落实。五是加强培训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预防寄递违禁品宣传。
检察官提醒
物流从业人员应加大对邮寄物品的检察力度,严格执行实名登记、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一旦发现可疑包裹应立即上报。广大市民也应加强警惕,发现利用物流渠道进行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文稿:陆冬竹
审核:陈扣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