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和我的祖国】"背包检察官"精神传承40年
2019-05-27 10:25:00  来源:正义网

  最近,我们院组织退休干部来院参加活动。办案归来的我,正遇上他们活动结束。看见我身着检察制服,老干部们围着我聊起天来。从制服聊到业务,从过去聊到现在,三言两语间,我对我院历史了解更深入了,也更明白院里这股“背包检察官”的精神从何而来。

  八十年代初,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刚刚恢复重建,那时主要业务是刑事检察批捕、起诉业务,案子多,任务重,法纪(渎侦)、经济(反贪)、监所检察等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与繁重的业务量比,办案条件的艰苦程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全院五科一室40多人,只有几间办公室,甚至许多房间是宿舍与办公室的“混用房”。

  “那个年代就是‘背包政府’,人在哪里,办公就在哪里。”老干部们告诉我,同样那也是办案检察官的写实——行走在路上的“背包检察官”,田边路旁就是他们的办公地,双手双脚就是他们的办公桌。

  办案检察官经常要下乡,但是班车时间固定,不便于办案,多数时间他们选择骑自行车出门。简单收拾一下背包,带上纸笔,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便出门去办案。下了乡,检察官经常席地而坐,随时记录办案重点内容。

  “小王,你们现在是真的想不到我们当年的艰苦啊!骑个自行车日行百里不是问题,但是一想到办好案件,群众满意,我们也都觉得值了。”退休干部陈安和向我感慨道。回忆起当年,他记得有一次为了查材料,他早上骑车出门,到了地方取到材料就往回走。谁知没走多远下起了雨,他已经骑了80多里,很疲惫,但一想到如果耽误久了,夹在自己衣服里的材料会被雨淋湿,可能会影响办案进程,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股脑地顶着雨使劲往回骑。回来花费的时间竟然比去时还少。在将材料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仔仔细细地查看确认没有淋湿后,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歇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小王,他说的一点也不假,不光下乡办案苦,晚上加班也是……不过看到办案效果好,我们发自内心地满足。”退休干部黄万钰也笑着说。他们常常白天下乡收集材料,晚上加班办案。炎炎夏日,没有电扇,一边忍受热的煎熬,一边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大家低头仔细阅卷,遇到问题立刻抬头与其他同事交流意见,有时科室同事挤坐在简易床上,热烈地讨论案件,床边横横竖竖放着许多条湿毛巾。出汗了就擦一下,实在不行了就到水龙头下冲一冲,回来继续讨论。“我们那时做阅卷笔录,都得用废纸把手垫着,防止出汗打湿了阅卷笔录。”回忆起那些苦日子,黄万钰却是一脸满足。

  “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要传承,不能忘本,现在的苦和建国时期比不值得一提。”从枣阳市检察院恢复重建的那一天开始,这便是挂在第一任检察长李桂勤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老干部们记忆犹新。

  听到这里,我抬头望了望近在咫尺的办公大楼。现在,我们坐在敞亮的办公室里,有着高效便捷的业务应用系统、发达的网络科技,出门办案用公车,来往交流有手机。但在枣阳市检察院,“背包检察官”精神仍在。遇到疑难案件,我们加班加点;面对群众法律需求,我们努力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虽没有传奇的经历,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有的是来去匆忙的干劲,埋头伏案的奉献,与挑灯夜战的坚毅。

  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