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抢红包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各种的红包骗局层出不穷。有的利用虚假红包链接骗取用户点击、转发,有的以抢红包的方式开设赌场抽头渔利,花样百出。抢红包外挂软件案便是其中一种新类型犯罪。
作为一款全民娱乐,抢红包的最大乐趣在于公平,而外挂软件通过作弊的手段打破了这种公平。被不法分子用于网络赌博,往往是“一本万利”,被誉为“神器”。事实上,“神器”并不神,所利用的无非是技术上的漏洞。对此,法律和司法解释早有规制。
《刑法》第285条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三个罪名,其中包括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对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
微信全称为“腾讯微信软件”,主要由手机终端应用程序和后台服务器组成,开发并运营android、ios等多个版本的手机客户端。微信采用存储转发的通讯模型,具有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远程传输的功能。
按照“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的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是指具备自动处理数据功能的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微信软件显然属于这一范畴。
事实上,腾讯公司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明确规定,除非法律允许或者腾讯书面许可,任何人在适用软件过程中不得通过修改或者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行或者向公众传播。
抢红包软件显然突破了这一限制,避开或者突破了微信程序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非法获取传输红包的功能数据,对程序实施了控制,并修改了微信系统的运行方式,破坏其运行环境,进而实现其作弊的功能。以此为卖点,在牟取高额非法利益的同时,也对微信其他海量用户的正常体验造成影响。
可见,抢红包“神器”并不是什么尖端科技,更没有预知预判的本领,所采用的无非是“障眼法”。而这些处于网络灰色地带的软件往往不是来自正规渠道,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和病毒,一旦安装,就可以用它来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甚至危及账户安全,值得警惕。